欢迎来到书法艺术馆! 退出
首页>>作品列表
豳州昭仁寺碑
流派:楷书馆 作者:虞世南 年代:

【点击查看大图】

  • 作品简介
  • 作者介绍
  • 此碑全称《豳州昭仁寺碑》,正书,四十八行,行八十四字。立于贞观年间,石在陕西长武。前列撰文者朱子奢名,而未着书丹之人,故历代着录及研究各家,均从书法风格面貌等方面,比照考索。有认为系出唐初名家虞世南之手,亦有谓“此书虽似永兴,然《庙堂》丰逸,此则瘦劲,面目虽似,神骨则殊”者。然对其书艺价值,都一致肯定推重。其结体方正中见法度规矩,极似《龙藏寺碑》,而用笔瘦劲,有虞世南书韵,则前人“正使永兴执笔,亦未必有过”之评,确属公允。不管书者是谁,而终当为唐初名刻巨制无愧。唐太宗为纪念唐初大战中阵亡的将士,颁诏在全国七处重要战场修建寺庙,昭仁寺便是为了超度浅水原大战中的阵亡将士,记述唐太宗的文韬武略、文治武功的丰功伟绩而建,列为七寺之首,特立昭仁寺碑。1979年国家文化部就已将昭仁寺碑列为“国家级书法名碑”。
  • 虞世南
    虞世南(558-638年),字伯施,越州余姚(今浙江余姚)人。父虞荔,兄虞世基,叔父虞寄,均名重一时。虞寄无子,世南过继于他,故字伯施。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,唐时历任秘书监、弘文馆学士等。他不但书法冠绝一时,而且为人正直,性情刚烈,他议论持正,敢于进谏,曾借陇右山崩等自然灾害,劝谏太宗整顿刑狱,救济灾民;又借星象变异,劝告太宗戒骄戒躁,慎终如故;太宗准备厚葬高祖时,他援引前代典法,主张薄葬;太宗晚年喜好田猎,他又劝谏“时息猎车”,以免扰民。唐太宗为此赞叹道:“群臣皆若世南,天下何忧不理!”并称赞他有“五绝”:“一曰博学,二曰德行,三曰书翰,四曰词藻,五曰忠直。有一于此,足谓名臣,而世南兼之。”是“当代名臣,人伦准的。”虞世南的书法圆融遒逸,风神萧散,自开面貌,秀丽中含筋骨。他偏工行草,而晚年正楷可与王羲之相先后。相传他勤于学书,卧时常在被中划腹练习,作字不择纸笔,都能如字。传书之作有《孔子庙堂碑》、《汝南公主墓志》、《晗仁寺碑》、《论道帖》等。

关闭